行業資訊
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正穩步推進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從石油到天然氣的能源變革。
天然氣工業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雖然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在中國還算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商品市場。但是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持續萎靡以及油氣價格的劇烈波動,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能源供應格局變化較大。在此背景下,我國積極推進天然氣的市場改革:進行兩手抓,一手抓天然氣存量氣和增量,二手抓兩氣的價格并軌。
清潔能源帶來環保效益
要發展,也要環保,這是全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經濟發展的今天,不僅要在持續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讓經濟穩步增長,對于以往的人工煤氣來說,浪費現象非常嚴重,不利于企業節能降耗和增收減虧。天然氣的出現減少了浪費現象,節約資源和能源,更經濟環保,更符合現代經濟增長中精益生產的思想。
天然氣是礦物燃料中最清潔的能源,而且是一次能源,其雜質含量極少,理論上,它燃燒后沒有污染,具有顯著的環保性。市民改燒天然氣后,產生的污染物比煤氣大幅減少,如減少二氧化碳25%,減少二氧化硫50%以上、氮氧化物40%左右。如果廣州現有的60萬戶管道氣用戶全部改用天然氣,生產管道氣的油制氣廠將會關閉,僅此一項,每年就將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0噸-300噸。而對于普通市民家庭而言,由目前的油制氣改用天然氣,也將有效地減少煙氣中硫的含量,從而改善廚房環境。
劉廣彬說:“假設某集團鍋爐‘油改氣’實施成功,原年用重油量1000噸,改用天然氣后使用量為107.5萬立方米,則每年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236.2公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2.2噸,減少煙塵排放量2.79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8.759噸,這無疑大大減少了企業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對我國空氣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p>
天然氣的成分主要是氫氣和甲烷,沒有毒性,而人工煤氣(如油制氣)則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一旦發生泄漏將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另外,天然氣的燃點也比液化石油氣要高,相對不易起火燃燒。天然氣比空氣輕,而液化氣則要比空氣重,一旦發生泄漏,前者極易隨風飄散,不容易造成隱患;而后者則容易積聚在低洼處,形成重大隱患;此外,引發天然氣的爆炸極限也比液化石油氣的爆炸極限要窄得多。
當前的天然氣市場還存在著價格機制不完善、頁巖氣勘查難等各種問題,但在大氣污染和霧霾等影響壓力之下,天然氣消費占比的逐漸提高,市場需求向好已經是毋庸置疑的趨勢。隨著不斷深化的市場改革,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天然氣市場將迎來歷史發展的黃金時代。
需求向好,前景明朗
天然氣作為新型能源,從消費比例以及對外依存度上都占據重要地位,且天然氣將成為近中期調整能源結構的主力,市場需求前景十分明朗,而確保天然氣供應的方法之一是擴大開采量。
孫陽表示,上海天然氣交易中心實現了供需雙方直面賣賣的交易平臺,也打破了以往的行政定價,將逐步實現天然氣價格從政府定價到市場化定價的穩步過渡。雖然目前來看,上海石油交易中心對天然氣需求的幫助體現不大,但隨著上海天然氣交易中心的逐步成熟,專業的運作和透明的交易,以上海天然氣交易中心為點,逐步實現天然氣市場競爭定價,推動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機制,建立透明、公平、公正的天然氣交易市場,勢必會吸引更多企業使用天然氣,投資天然氣下游。
2014年,國務院在下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10%以上,利用量達3600億立方米。
記者從前不久開展的2015年第十二屆亞洲天然氣大會上獲悉,從天然氣直接高效制取高值化學品的研究已經取得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包信和團隊基于“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地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為能源的高效潔凈轉化做好了準備,這或許也將成為促進天然氣需求的力量。
但由于近期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導致了天然氣的經濟效益日益減小,對天然氣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廣東為例,目前廣州的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是4.85元/立方米,換算過后大概是7033元/噸,而廣東地區目前的柴油批發價格在4900-5500元左右,天然氣的熱值相比柴油較低,很明顯天然氣價格沒有優勢?!?/p>
孫陽告訴記者,國際原油低位震蕩,整體經濟形勢疲軟,國內制造業也受到打壓,部分化工企業降負甚至停產,天然氣作為燃料需求降低。此外,2015年上半年LNG重卡銷量僅為5000多輛,較去年同期大降50%。這主要是柴油價格隨原油下跌后,LNG經濟優勢不明顯,8萬-10萬的新車購置費用使不少LNG重卡潛在的用戶望而卻步。2015年上半年整體經濟不佳,貨運物流利潤不足,部分LNG重卡車隊停運,對LNG需求減少。
他同時還表示,隨著國內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視,燃氣管道覆蓋面積越來越廣,國家政策對天然氣的支持,在2020年我們將達到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占比達到10%的目標,這都表明我國天然氣市場未來的需求還是相當可觀的。
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
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持續萎靡,導致油氣價格受到劇烈波動,同樣也讓天然氣需求增速不得不放緩,拉開了全球能源供應格局。如何推動區域能源體制改革、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步伐,成為當下中國乃至亞太市場的當務之急。
我國是人口大國,天然氣消費量每年都呈兩位數幾何增長,特別是在冬季用氣高峰期,很多城市頻頻出現“氣荒”。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國天然氣價格水平偏低,沒有完全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和資源稀缺的程度,導致天然氣并沒有被合理使用;另一方面,進口中亞天然氣價格雖貴,卻按照國產天然氣的價格銷售,形成了“價格倒掛”現象。
據悉,通過一系列改革步伐基本實現了天然氣價格從政府定價到市場化定價的穩步過渡。今年4月1日,我國實現了天然氣存量氣和增量氣兩氣價格并軌,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也為天然氣網上公開交易打下一定基礎。
天然氣分析師孫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遠來看,天然氣價格的下調無疑利好下游發展。天然氣存增量氣概念推出后雖鼓勵了上游進口天然氣,解決了我國長期能源緊缺的局面,卻也嚴重打擊了天然氣下游發展的積極性。存增量氣的價差使新投產下游并不具有競爭優勢,嚴重遏制了的天然氣下游發展。此次存增量氣的并軌,理順我國天然氣價格,能促進天然氣下游建立穩固、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尤其是增量氣的下調,更增強了下游發展的信心。使新投產工廠與老工廠執行統一的天然氣價格,享受同樣的政策,站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競爭?!?/p>
同年,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展開試運營,管道天然氣現貨掛牌、液化天然氣現貨掛牌兩種交易品種同時推出,并有交易達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孫陽表示,今年4月,發改委又首次規定天然氣直供用戶可與上游商談價格,此次便將這部分氣量引入上海石油交易中心,以市場化的價格采購部分天然氣,以小帶大逐步打破壟斷,倒逼天然氣體制改革和價格改革。
上海石油交易中心作為天然氣產業的“新生事物”,初衷是要為天然氣行業提供更透明、更便捷、更高效的專業化交易服務,建立電子化、市場化、公開化的交易平臺。此時交易中心的建立,也是依托上海自貿區的形成,使交易中心更容易達成既定目標,對內形成自己的天然氣價格指數,推進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對外在亞太地區建立以我國為主導的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為爭奪國際天然氣定價權、化解“亞洲溢價”增添助力。
長久以來,中國油氣資源的上游勘查開采板塊處于高度壟斷的局面,由四大國有石油公司專營,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在內的四家企業享有上游專營權。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只有加深改革的步伐。
為加大油氣勘查開采投入力度,促進油氣上游投資主體多元化,經國務院同意,國土資源部與本月7日發公告稱,新疆將作為油氣上游改革試點,并首批拿出6個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公開招標。這一舉動,不僅標志著油氣資源上游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更多國企、民企將分享到油氣體制改革的紅利。同時也意味著,上游勘探開采由國有石油公司專營的局面,即將成為歷史。
業內相關人士表示,這場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對民用的天然氣價格進行監管,但也需要在做好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順居民用氣價格,真正做到在改革中穩步求進。